中新社香港7月16日電 題:香港書展“港味”主題大熱回溯城市成長路
  作者盧哲楊曉霞
  第25屆香港書展16日開幕,30個國家及地區的570家參展商與數以萬計的讀者共享文化盛宴。今年書展“港味”濃郁,山水、建築、老街坊都成為書本的主角,共同講述香港的成長故事。
  “這是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港,圖中男女泛舟的地方,現已填海成了大路。”泛黃的封面、豎版的印刷,被譽為“香港旅游書鼻祖”的《香港指南》近八十年後原版複印得到不小關註。這本由香港考古學家陳公哲在1938年撰寫的“指南”,包含了當年的香港廣告、舊照並描繪了彼時的風土人情。“連電車班次及票價、食肆地址都寫清楚,原汁原味地還原當時香港。”商務印書館(香港)市場營銷部副經理莫逸風介紹,“書中還教授簡單的粵語詞,說明當時來港的游客、新移民市場很大。”
  再版的《香港指南》很快引起書商的關註,有內地書商當場預定,“因為珍貴的資料類書籍非常有市場。”
  “以前香港人都不好意思去游泳,因為要穿泳衣嘛,後來風氣開放,公共泳池就變成街坊交流的地方了。”三聯書店(香港)助理經理林雅芝正在向讀者介紹一本關於香港游泳史的書,從游泳的變遷看香港的變化,“其中許多街坊人物的小故事,能帶來懷舊溫情的小感動。”
  “香港專題”書籍在今年書展中都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,商務印書館、中華書局、三聯書店等香港知名出版商分別推出了逾10種以香港為主題的書籍。“今年數量特別多,”莫逸風介紹,“並且我們也會把這些書帶去臺北和北京的書展,作為香港的特色。”
  今年的“港味書籍”,有講述1899年英國人接管新界時,因鄉民反抗而觸發的戰爭歷史;有述說香港華籍英兵的個人故事;也有1950至1980年代的荷里活道警察宿舍的家庭回憶;有1946年至2011年香港建築從戰後的重建至今的歷程,細數公共屋村、市政大廈等香港建築傳奇;也有整本彩色照片,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隧道、跨海大橋及貨櫃碼頭的生機勃勃;有香港電車110年、巴士90年、鐵路100年、海上交通170年的時代故事,亦有香港古橋、花草、舊樓甚至鄉議局的往事。
  除了展位,還有一條“港島文學漫步”的展區,餘光中、小思等25位作家關於港島的散文隨筆都在此區域展示,配合照片集錄影,展現香港島每寸“變遷和詩意”,而香港本土名人李小龍、倪匡、李碧華、也斯、小思、梅艷芳、陳可辛都成為書展的熱門主題……
  為何今年“港味”特別濃?“集體回憶吧,”莫逸風說:“很多作者都有抒發的靈感。”
  頭髮花白的張先生正跟太太翻閱《默默向上游——香港五十年代社會影像》,這本書講述了1950年代大批新移民來港的奮鬥故事,“我最喜歡香港老故事,”張先生說,“你看裡面那些照片,很熟悉。”對於今年書展眾多香港題材的書籍,張先生很滿意:“很多後生仔都不瞭解香港歷史,其實到我這個年紀都瞭解不夠。要瞭解過去,才能知道根在哪裡。”
  “關於香港的都吸引我。”80後徐小姐在翻閱一本香港填海故事的書,“很多地方都拆掉了,不知道香港以前是什麼樣子,這些書對於我們瞭解自己的來龍去脈很有意義。”(完)  (原標題:香港書展“港味”主題大熱 回溯城市成長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bxooajhvnvb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